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升级,胶原蛋白口服液等功能食品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。然而,产品同质化严重、质控标准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,尤其在凝冻强度这一核心指标上,传统检测手段难以满足现代生产需求。西奥机电GST-01凝胶强度测试仪凭借穿透-拉伸双模式、高精度传感及智能数据处理技术,为功能食品行业提供了一套符合QB/T 2872-2017标准的凝冻强度检测解决方案,助力企业突破质控瓶颈,抢占市场先机。
一、凝冻强度:功能食品品质的“隐形**"
胶原蛋白口服液的凝冻强度直接反映其分子结构稳定性与生物活性。若凝冻强度不足,产品易分层、沉淀,导致消费者体验下降;若强度过高,则可能影响吸收效率,甚至引发胃肠道不适。例如,某品牌胶原蛋白口服液因基质配比失衡,凝冻强度从85g骤降至60g,夏季运输中分层率上升30%,退货率激增25%;另一企业为提升黏性将明胶浓度从8%增至12%,凝冻强度从92g增至110g,但消费者反馈“口感黏腻,吸收变慢"。
QB/T 2872-2017标准明确要求,功能食品的凝冻强度需满足“抗穿透力≥80g、拉伸长度≤25mm"的双指标控制,以平衡稳定性与生物利用度。然而,传统检测方法依赖人工读数,误差率高达15%,且无法同时监测穿透与拉伸数据,难以满足现代生产对“快速、精准、合规"的需求。
二、GST-01技术突破:双模式检测+智能分析
GST-01通过三大创新设计,实现功能食品凝冻强度的精准控制:
穿透-拉伸双模式动态监测
凝冻强度检测:采用12.7mm直径平底探头,以0.5mm/s下压速率穿透样品,实时记录破断力(凝冻强度=破断力×破断位移),量化抗穿透性能。例如,某企业利用GST-01监测不同明胶添加量下的凝冻强度变化,发现当明胶从8%增至10%时,凝冻强度从78g提升至95g,且夏季高温储存后硬度下降率从20%降至10%。
延展性检测:通过定制夹具以50mm/min速率拉伸样品,记录断裂时的最大拉伸长度,评估口服液的流动性与贴合性。某企业通过GST-01测试发现,当甘油添加量从5%降至3%时,拉伸长度从28mm降至22mm,消费者反馈“口感更清爽,吸收更快"。
高精度传感与智能数据处理
GST-01内置0.1g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与智能算法模块,可自动分析测试数据,生成凝冻强度值与形变曲线,减少人为误差。例如,某企业采用传统方法检测凝冻强度时,不同操作员的结果偏差达12g;改用GST-01后,偏差率降至2g以内,数据一致性提升83%。
药典级合规性保障
GST-01严格匹配QB/T 2872-2017的检测流程,包括样品制备(直径20mm×高度10mm圆柱体)、恒温处理(25℃±1℃,2小时)及测试参数(探头直径、拉伸速率),数据可直接用于药监局抽检与客户审核。某企业通过GST-01优化配方后,产品顺利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,***从12%提升至18%。
三、跨场景应用:从经典配方到创新剂型的全链条优化
GST-01的通用性使其成为功能食品创新的“质控枢纽":
经典配方升级:某企业复原古方“阿胶口服液"时,通过GST-01检测发现,传统工艺中驴皮熬制时间过长导致凝冻强度超标(120g),改用低温酶解技术后,凝冻强度降至95g,且胶原蛋白含量提升20%。
新型剂型研发:在基质中添加0.3%透明质酸钠,GST-01测试显示凝冻强度从85g降至80g,但延展性从20mm增至25mm,消费者使用反馈“口感更顺滑,吸收更快速"。
成品稳定性验证:某品牌胶原蛋白口服液通过GST-01进行加速老化试验(40℃/75%RH,3个月),发现凝冻强度下降率从15%降至8%,据此优化包装材料,保质期从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。
常见问题解答
Q1:GST-01能否检测含植物提取物的胶原蛋白口服液?
A:GST-01的测试腔体采用密封设计,可避免挥发性成分逸散,测试结果不受植物提取物影响,且支持高温加速试验模拟长期储存效果。
Q2:设备是否支持非标准样品形状检测?
A:GST-01配备可更换夹具,可适配口服液瓶、软胶囊等不同剂型的样品,用户可通过自定义程序设置测试参数,并导出符合QB/T 2872-2017格式的报告。
Q3:操作复杂吗?
A:GST-01配备10英寸触摸屏与智能向导系统,操作人员通过3步即可完成测试(样品放置→参数设置→结果读取),培训时间从传统仪器的5天缩短至1天。